第169章 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儿(八十)

骗子走开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魔情小说网 www.mqxs.cc,最快更新历史直播:开局盘点政哥的小八卦最新章节!

    【其实啊!这个说法也存在着争议,有人如此之说,也有人说根本就没有突围之事,然大明的灭亡确实注定了。】

    【三月十九日的五更,大明灭亡的那一天,崇祯帝亲自撞钟召集文武百官,然无一人至。】

    可悲啊!

    朱由检自嘲,满朝竟无一忠臣!

    他非亡国之君,然诸臣都是亡国之臣。

    【此时,李自成的农民军已攻破了京城,长驱直入,仓皇之中,崇祯帝带着太监王崇恩跑到了紫禁城后面的煤山上。】

    【这里,曾经是他号令操练士兵的地方,如今,他却狼狈至此,生命也即将走到了尽头。】

    【在一棵树下,他最终选择了自尽,和自己17年的帝王生涯说再见,和自己34岁的生命说再见。】

    【就这样,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吊死在了一棵歪脖子树上,陪伴他的仅有他的贴身太监王承恩,随后他也自尽殉国!何其可悲!何其可叹!】

    朱由检沉默,苦笑,这就是他的结局啊!

    可今时又不同往日了,提前知道这一切的他,能避免明朝的灭亡吗?

    【在他死后,人们在他身上发现了一封遗诏,上写着:……皆诸臣误朕……任贼分裂,无伤百姓一人。】

    【这位帝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旧关心着百姓,惦念着百姓,他恳求着李自成,不要屠城报复,希望他能给老百姓们一条活路。】

    崇祯一朝被各种灾害折磨的苦不堪言的百姓们沉默。

    有那么一瞬间,他们有那么一丝丝的感动。

    可是这有什么用,他们还是苦的快活不下去了啊!

    【“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。”崇祯帝用他的鲜血实现了这句话,真真做到了君王死社稷这件事。所以大明虽亡,后世对于大明的感观还是不错的,不像某清,提起它,第一想到了永远是屈辱史。】

    没有永恒不灭的王朝。

    朱元璋默默的接受了这个事实,而天幕的这句话更是宽慰了它的心。

    至少在后世人眼中,他大明还是不错的。

    那帮女真人赢了又如何,在后世人眼里,他们可不如他大明啊!

    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帝同时皱眉,天幕不要内涵!

    他们已经在竭力整改了,就莫要挖苦了。

    【严格意义上,崇祯皇帝真的算不上一个昏君,而他遗言中的那句“诸臣皆误朕!”却是有点无厘头的,他把亡国的罪责摘的一干二净,把责任全归给了大臣,他难道真的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?】

    怎么可能?

    朝臣有问题,何尝不是一个帝王御下不力啊!

    这难道不是帝王的无能吗?

    万朝之中不少人开始皱眉,秦皇汉武等帝王更是嗤笑。

    他们观崇祯一朝不是没有名将啊!不是没有能力打败起义军啊!

    那么最终为什么会败了呢?原因显而易见啊!

    帝王的无能!

    他们同情这位崇祯帝,也欣赏这位崇祯帝自缢的行为,但是他们不认可他的能力。

    观崇祯一朝,内忧外患,问题虽多,但是若他们为帝,这大明亡不了!

    【答案显然是有的,他虽很用心的在做一个皇帝,可他能力有限,且疑心过重,这一切一切的让他挽救不了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,所以有句话叫做大明之亡,不能怪崇祯帝,可他依旧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。】

    好一句能力有限!

    朱由检瞪大着双眼,心头大震,再一次感受到了满满的无力感。

    他该怎么办?

    难道真的要他眼睁睁的看着大明走向灭亡的末路吗?

    【“诸臣皆误朕”,臣子奸佞,可他做到了杀一儆百吗?将士在外征战,可他做到了知人善用吗?臣子将士的不行,难道不是他所造成的吗?】

    【在拯救帝国的道路上,他总是认为是他一个人在战斗,可纵观崇祯一朝,阁臣、总督、巡抚等大员如走马灯般换个不停,内阁辅臣换了五十多人,被称为“崇祯五十相”。这真的不是他的问题吗?】

    天幕的一连多问,让朱由检苍白了双颊。

    是啊!诸臣误朕,又何尝是他不作为的体现啊!

    文臣一副清廉模样,实则贪婪成性,他便该以杀止杀,作战之事,他不懂,便不该横加插手,既任命了他,就该放手让他去打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他也不该急于求成,须知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。

    崇祯帝抬头望望天空,长叹一声,他该做出改变了,他大明也该有一些变化了!

    【好了,话点到为止,也不多说了,最后来个总结吧!】

    【平心而论,崇祯帝不是一个昏君,可是他有些事却属昏君所为,他一心想拯救大明王朝,可最后成了一位亡国之君。这是他个人的悲哀,亦是王朝的悲哀。】

    【从“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”,得国最正的朱元璋开始,到虽有一腔报国之心却最终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崇祯帝,历经十六帝的大明王朝终消弭在历史的洪流中,享国二百七十六年。】

    【于享国上,它虽远远比不上强汉,也稍稍不及盛唐,但他也为世人展现了不一样的大明风华,被后人称为“刚明”,无汉之和亲,无唐之结盟,提起它,总会想到“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”,令后人热血沸腾,它存在的价值毋庸置疑。】

    嬴政:“还算不错的,至少都挺有骨气,除了那位堡宗。”

    秦始皇微微挑眉,这一期他全程看戏,事不关己之下,心情起伏不大,偶尔看到好的,他便令人默默的记下来,看能不能用在他大秦的建设上。

    刘彻:“听的很过瘾,但是别时不时的提别的就更好了。”

    尤其是什么和亲政策,汉武帝就不耐听这个,他发誓从他这一朝开始,绝不和亲。

    李世民:“耻辱啊!”

    一说到唐朝的结盟,唐太宗就想到了渭水之盟,耻辱啊!原本的好心情也荡然无存了。

    朱元璋:“唉!”

    他大明灭了啊!说不出的难受!

    朱棣:“唉!”

    他大明还是亡了啊!说不出的难受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朱由检:“……”

    这一世,他大明定不会亡在他手里了!